我国国际长话监管机制结束 价格将开放
2007-10-16 【文章名称】 我国国际长话监管机制结束 价格将开放 【关 键 词】 国际长话
根据10月15日公布的消息,国务院近日宣布取消信产部的“国际电话结算价备案”机制,这意味着此前信产部严格约束的国际长话机制可能结束,运营商国际长话价格有可能放开定价机制。
国际长话监管机制放开
此前,10月15日上午消息,国务院近日宣布取消和调整18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由信产部管理的国际电话结算价备案。
经向业内相关专家咨询,目前,为监管国际电话结算市场,规范国际来话结算价格,信息产业部制定了《国际来话对外结算价管理暂行规定》,实际上遏止了各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战。
该规定明确了以下内容:一是由信息产业部负责制定统一的国际来话结算最低价;二是国际来话结算最低价以成本为依据,参考发展中国家平均国际结算价和国际电联的相关建议制定。三是电信业务经营者以国际来话结算最低价为下限开展业务,不得采取竞相降价的方式进行恶性竞争,低于国际来话结算最低价的结算合同或者协议无效。
上述政策这实际上规定了各运营商不得对国际长话进行恶性价格战。随着信产部管理的“国际电话结算价备案”机制取消,未来各运营商实际上自己定价,不用再向信产部备案,缺少了这层监管,未来信产部是否还能牵头遏止国际长途电话的价格战则不清楚。
需要避免价格战
但是,这个政策的放开引来了另一个担心:如何避免恶性竞争。
自1999年开始,我国国际电信业务在业务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收益却不断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结算价的不断下调。1999年前,我国国际电信业务落地价一般在20美分/分钟左右,之后国际结算价一路下跌,现在不足2美分/分钟。因为我国是话务净输入国,结算收入随国际结算价的下调急剧下跌。
有专家认为,在国际长话方面,各运营商如果要避免恶性竞争,就必须以成本确定对外结算价。无论是先进入者还是后进入者,市场份额无论是大还是小,作为经营者都应理性遵守“行规”,也即不能搞恶性竞争,否则终将损害国家、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利益。 若需要更全面深入了解相关行业,请浏览研究报告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