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失衡难扭转 根源在于分业经营
2007-11-15 【文章名称】 电信业失衡难扭转 根源在于分业经营 【关 键 词】 电信业
在不久前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一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总结表彰大会上,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荣融指出,确保全面完成第二任期的考核目标,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大研发投入,着力突破本行业的关键技术,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这不仅是工业化新路的发展要求,也是国资委对电信运营商的关键考核指标之一。在十七大上,“信息化”已被列入“五化”中的第二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先头部门和中坚力量,今天的电信业如何实现良性的“新陈代谢”呢?
现象:失衡格局继续上演
由四大运营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电信业的“数值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失衡,依旧是个让市场“营养不良”的表症。
中国移动:用户规模34966万户,EBITDA1392.91亿元,同比增长14.9%。统计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2584.65亿元,近乎持平另外三家电信运营商营收总和。
中国电信:营业收入442.62亿元,同比下降0.08%;EBITDA220.38亿元,较上季度上涨0.05%;本地电话用户22344万户,比上季度下降0.47%。其中,企业用户与公用电话维持缓慢增长态势,住宅用户单季流失33万户,无线市话用户规模连续第3个季度下滑。
中国联通:营业收入741.23亿元,同比增长5.54%;EBITDA为245.8亿元。资产负债率由2006年底的45.8%下降到34.5%。实现盈利51.13亿元,同比增长22.0%。
中国网通:营收195.17亿元,同比下降9.13%。本地电话用户11448万户,同比下降0.52%。其中,住宅用户规模连续第5个季度下滑,企业用户与公用电话维持缓慢增长态势,无线市话在保持两个季度的恢复性增长之后,本季度再次出现下滑。
本质:根源在分业经营
从数据现象来看,电信业的失衡,并非一成不变的老话题。相同的是,本地电话用户尤其是其中的住宅和无线市话用户规模的持续缩小,比照着中移动的“大蛋糕”,不能不让人更多地刨根究底。
从业务上看,中国移动借助对农村市场的大力挖掘,资费结构的调整,短信、彩铃、WAP、彩信等增值业务以及无线音乐俱乐部、飞信、手机报等新兴业务,同时合理控制用户低端化及资费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市场份额上可谓“得天独厚”。
中国电信电话用户规模受到中移动的资费调整和单向收费套餐波及,单季负增长似乎也不足为奇。所幸的是其业务态势基本稳定,互联网接入、增值及综合信息服务等非语音业务日渐成为新的收入支柱。
中国联通的增长点是占据了其六成以上收入份额的GSM业务板块,数据及互联网、长途业务以及销售通信产品收入也有所增加。
从前三季度业绩来看,借助可换股债券的转换,以及银行贷款和短期债券的偿还,中联通总体的成本控制还算成功。
中国网通继续遵循向增长型业务倾斜的发展策略,其中宽带、增值和ICT三大业务增长态势良好。在“宽带奥运系列产品”的全新营销和推广下,宽带和悦铃用户规模都有所扩大。
分析起来,全业务的运营是电信业的盈利需求,而市场化的用户定位却是其存在的基石。在业务转型的共识下,谁能够通过市场划分最广泛地满足用户与日俱增的时代需求,谁或许才能真正拥有市场。 若需要更全面深入了解相关行业,请浏览研究报告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