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寸芯片量产做大“成都芯”
2007-6-20 【文章名称】 8英寸芯片量产做大“成都芯” 【关 键 词】 8英寸 芯片 量产做大 “成都芯”
中西部地区首个8英寸芯片厂在蓉量产成功填补空白,将形成逾百亿元相关产业规模
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8英寸晶圆厂———成都成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8英寸芯片生产厂昨日在成都高新西区出口加工区量产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中西部地区8英寸芯片生产的空白正式被填补,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3个环节完成闭合,成都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地位更加稳固。这一事件,也成为中西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成型
目前,成都的IC设计企业,已有科胜讯、富士通、松翰科技、华微和长虹旗下的四川虹微等50余家,主要从事网络通讯、智能家电、IC卡等消费类超大规模与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此外,在芯片测试与封装领域,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瑞特克斯、美国芯源等相继投产,封装测试厂的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一直关注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认为,成芯厂的量产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西部迅速崛起,更标志着成都有望成为世界级的半导体产业基地,对中国中西部集成电路的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张汝京曾称:“成都很有希望发展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第三极。”对成都如何进一步做大集成电路产业,张汝京表示,针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成都还需要更为完善的产业上、下游配套,吸引更强的IC设计企业来蓉发展。
产能规模有望跻身全国前三
“可以用‘中间拉两头’来形容芯片制造对整个产业链的拉动作用。”张汝京认为,有了芯片制造,会牵引IC设计以及封装测试环节的聚集效应。因为设计的芯片,能在本地生产,这就不用再送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生产,无疑会降低成本,让更多企业来这里投资。
“成都今后将不排除再做尺寸更大的晶圆厂,比如12英寸的。”成都市市长助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表示,成芯厂量产成功,意味着从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再到芯片测试与封装,成都实现了芯片制造环环相扣的对接,对成都本地的信息化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他透露,成都将投入3.2亿美元设备资金,再引进两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其中一条预计在年底投产。
据悉,目前成芯厂二期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对成都即将上马的另外两条生产线,张汝京表示:“随着这两条生产线投产,成芯厂的产能规模有望进入全国前三。”
可带动相关产业迅猛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在1∶8左右,也就是说,每投资1元钱,可拉动相关产业8元钱。”成都高新区有关人士认为,成芯厂进入晶圆量产阶段,它将创造年产值数十亿元人民币,并带动和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逾百亿元相关产业规模。
“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将更快、更多地吸引着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与芯片生产厂相关的设计公司、配套厂商,也会更快聚集成都。”敬刚表示,目前我国中西部主要城市都在争夺集成电路这个制高点,重庆已开建一个8英寸的晶圆厂,武汉也在建设一个12英寸的晶圆厂。成都抢得先机,拔得头筹,有利于成都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业尽早地融入国际经济循环。 若需要更全面深入了解相关行业,请浏览研究报告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