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制造业成本优势弱化 上行空间仍存
2008-5-8 【文章名称】 通信制造业成本优势弱化 上行空间仍存 【关 键 词】 通信制造业
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宏观政策调整、生产成本优势弱化等因素的影响,通信制造业发展已呈现“拐点”,正在步入一个转型的新阶段。
“三高”使成本优势弱化
自2007年以来,我国通信制造业面临多重不利因素,尤其表现在“三高”,使得许多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大受侵蚀。
一是人民币升值不断加快,出口利润被压缩。据统计,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点,出口企业的利润就会下降5%,这样必将造成降价空间缩小。预计今年人民币升值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通信制造终端的出口利润将进一步被压缩。
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随着钢材、铜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信终端设备生产成本加剧。
三是人力成本上涨。一直以来,低廉的人力成本是中国信息产品制造的最大优势之一,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两税并轨正式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等因素,国内生产制造的成本逐步上升,人员工资成本增长较快,原有的成本比较优势有所减弱。
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分析称,企业面对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融资渠道进一步缩小。
行业景气仍具上行空间
通信制造业面临数种不利因素,造成了通信行业发展明显减缓,1-3月通信行业实现收入1745亿元,增速不足6%,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3.6个百分点,占行业比重16.4%,比去年年底下降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但尽管如此,整个行业仍然有望进入新一轮行业景气周期。一方面,在电信业重组日渐明朗以及TD-SCDMA建设启动、光进铜退战略加速等因素的催化下,国内新的投资增长点出现,替代传统投资,中国企业将成为本土需求的主要受益者。目前,业界传言电信重组方案有望在“5.17”公布,通信制造企业翘首以待——等待运营商新投资的释放。
另一方面,全球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重心已经开始向新兴国家和地区倾斜,这将使本已在新兴市场站稳脚跟的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厂商获益,有望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分析称,本土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驱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为电子信息企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申银万国分析认为,在通信行业景气周期来临的情况下,行业整体估值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相反,由于存在3G、重组等重大催化剂释放,更具备上行的空间和可能性。
通信制造企业如何应对?
“三思而举步,百折不回头。”一方是成本优势的弱化,另一方是电信市场保持温和持续的增长态势。通信制造企业亟需化解不利影响,抓住机会,重塑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从长远看,成本优势本身就属于比较优势和短期优势,规避成本优势弱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通信制造企业更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立价格竞争优势。比如,中兴通讯每年投入的研发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0%左右,截至2008年2月,中兴通讯申请的专利达到12000件。
其次,要巩固国内市场。中国制造企业背靠着中国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核心市场,是个很大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它们在中国通信市场发展大好前景下,应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巩固国内市场,方可摆脱“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再次,要抓住新兴市场的机会,拓展海外市场。新兴市场的强劲需求是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通信制造企业必须在发展中国家寻找机会。如印度这块长期以来由欧洲设备商统领的市场,预计中国企业2008年将赢得20亿的销售合同,这样就夺去了印度市场60亿份额的三分之一。
若需要更全面深入了解相关行业,请浏览研究报告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