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大连软件出口5.5亿美元
2009-6-22 【文章名称】 1-5月大连软件出口5.5亿美元 【关 键 词】 软件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大连软件产业发展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危机中实现了新一轮增长。根据今天闭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份,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完成销售收入159.1亿元,软件出口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5.5%。
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其实并未放过大连软件产业。
软件会期间,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局长江亲瑜透露,面对危机,我们对挑战进行了客观分析,结论是困难是暂时的,机遇大于挑战。金融危机发生后,软件业受冲击较大的多是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做“二包”的小企业。
据了解,经过十年的发展,规划面积为150多平方公里的大连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成为国际一流的软件园区,软件公司已达到800多家,国外公司300家,其中世界500强公司43家。去年软件产值达到306亿元,出口达到10.5亿美元,均增长30%以上。
目前,大连多年以来形成的产业基础并未因金融危机的出现产生动摇。软件会期间,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的一番话颇有代表性。有记者问:“金融危机对东软集团的影响有多大?”
刘积仁语气坚定地说:“东软在内需拉动的软件外包方面已经打下坚实基础,比如3G、健康医疗、交通、物流等等方面。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东软集团今年的业绩还会保持增长,而且会保持与往年差不多的增长。”
大连市信息产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大连人员规模在200人以上的企业,85%以上均能够保持业务的平稳发展。在人员方面,企业并没有盲目裁员,大多采用“减薪不减人”、“培训再转岗”的方式储备人才。虽然一些企业出于对未来产业发展走势以及危机影响长度与深度的不确定性,采取了稳健和保守的经营策略,谨慎招聘新员工,但也有一批企业在危机中寻找契机,业务量有所扩大。比如,花旗软件逆势而动,将大连作为东亚地区的三大承接基地之一;惠普、IBM大连公司等也在大规模招聘新员工。
业内人士分析,众多跨国公司已在大连完成战略布局,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进入了稳定增长期,大连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要比刚刚起步的城市坚实。从另一方面看,金融危机反而有助于大连进一步确立领军优势,完成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升级。欧美日企业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得不削减预算,加大高层次外包力度。中国的成本优势无疑成为它们的首选对象,而大连在之前十几年积累起来的外包经验使其成为最受关注的城市。廉价且高质的服务外包产业,正符合他们的需求,这将使得大连外包业长期受益。
在第七届软件会期间,大连软件抵御金融危机的经验成为全国众多记者关注的焦点。
在政府扶持软件企业发展方面,大连市信息产业局江亲瑜说:“大连实施了‘1050工程’,面向全市选拔确定10家龙头企业和50家骨干企业,采取一对一的扶持措施。同时,大连积极发挥担保机构的作用,组织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华信等3家企业正准备上市,针对一些欲上市融资但资产等方面尚不达标的大连软件企业,政府正论证将他们打包上市的可行性。”
而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在第七届中国软交会主论坛——2009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的演讲,则全面诠释了大连软件走出危机的战略选择。
夏德仁认为,面对金融危机,大连将把软件产业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打造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目标。
首先,大连全面实施软件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抢抓全球IT资源重组的战略机遇期,变挑战为机遇,变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IT产业政策优势,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加快发展,实现产业规模倍增、自主品牌倍增、投资项目倍增和人才数量倍增,三年内软件产值增至800亿元,人才数量达到20万人。
其次,大连将营造国内最优惠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目前,大连软件发展环境在国内保持了领先态势,创造了多项第一。今年,大连将进一步在财政资金支持、实用人才培训、特殊劳动工时、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和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制定更有利于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大连成本优势和环境优势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另外,大连将继续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人才工程。未来三年内,积极实施软件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着力解决人才需求瓶颈问题、促进教育培训产业化,为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推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
若需要更全面深入了解相关行业,请浏览研究报告栏目
|